2024年10月18日 农历甲辰年 (龙)年 九月十六
正确认识和预防疾病,往往比疾病治疗本身更重要
发布时间:2024-05-06

这篇科普教你认识疾病、预防疾病:

据说人类是山里的猴子变的,又说人类是水里的鱼变的。不管怎么变来的,随着社会特别是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寿命已经从早期的二三十岁发展到现在的接近八十岁。但据科学研究,人的寿命可以在120-125岁之间,历史上也有很多人追求“长生不老”未果,原因之一,疾病仍是人类生命的一大“天敌”。

生活中,百姓了解的疾病分类大多都是“内科病、外科病、妇科病、儿科病”,也对,这是按照解剖学分类和临床治疗方法或者患者性别、年龄分类的,也是目前大多数医院的临床科室设置现状。其实,要预防疾病,得从疾病发生性质的角度来说

一、先天性和(或)遗传性疾病:也就是你还在母亲体内没有出生之前,就已经不是一个完整的健康的生命体了。比如“先心病”就是各种先天性心脏有缺损的疾病,又比如“唐氏综合征”就是先天性染色体异常的疾病。这类疾病,可能是父亲或母亲染色体有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也有的是孕期病毒感染或有害物质影响了胎儿器官的正常发育进程造成的。这类疾病可以通过婚前健康检查,孕期保健检查、优生优育指导等措施予以预防。

二、病源生物入侵性的: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力克次氏体、寄生虫等,通过有开口的器官如有生理性开口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病理性伤口如皮肤创伤或蚊虫叮咬或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致病,称为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这类疾病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是接种疫苗!遗憾的是部分传染病目前还没有疫苗,如艾滋病,要洁身自爱!所以,讲卫生、注意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就非常重要,保护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开窗通风,用公筷,吃熟食,勤洗澡换衣服,晒被褥,必要时消毒杀菌、杀虫等等,可以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

三、生活方式性的:多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非传),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疾病、部分免疫性疾病、慢阻肺、营养不良或过剩类的等等。这类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而这类疾病病因相对复杂,有待医学界进一步研究,但目前有证据发现它存在多因一果或一果多因,也不是一早一夕就发生的,它与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比如抽烟酗酒、熬夜、某些病毒反复感染、缺乏运动、高盐高油饮食、心理压力过大等等,也有的有家族因素。要预防这一类疾病,应该尽可能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戒烟限酒、坚持锻炼、合理膳食、心理平衡,规律作息等等。这方面的科普我们做的比较多了,你可以关注“泸州疾控”微信公众号,搜看往期内容。

四、意外伤害与中毒。这一类严格说来不是身体生病了,而是身体直接遭到损害了。包括各种自然灾害,如风、雷、雨、水自然灾害,也包括人为因素如各种自伤自杀、各种服毒(有意或误服)投毒、交通意外、火灾、溺水、触电、一氧化碳中毒以及诸如食用毒蘑菇、未煮熟的四季豆、发芽的土豆、污染的皮蛋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等等。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制度设计落实、行为干预等综合措施加以预防。

五、心理、精神类疾病。这类疾病以人的认知、情绪改变伴有行为异常、人际失衡、社会适应变化等为特征,病因复杂,涉及个人、家庭、社会诸多原因。有遗传性的,有外因诱发的,有因为长期疾病合并发生的,有的来自社会,有的来自家庭,有的与个人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的。这类疾病一部分可以通过制度设计落实心理干预或针对具体原因干预预防。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心理问题都建议大家勇敢地面对,必要时可以去专业机构接受心理咨询指导,这样就可以不发展为心理疾病。

六、地方性疾病,如克山病、大骨节、地氟病、碘缺乏病等等,顾名思义,这类疾病与地理环境有关。也就是你生活的地方土壤、水中,缺乏某种人体健康必需的物质或者存在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从而造成人体健康的损害。这类疾病可以通过环境治理或者食品添加、健康生活方式等措施予以预防。

七、职业性疾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如各种职业中毒、职业病性损伤等,它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放射性四类损害。共分为10大类132种,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与从事的职业病接触危害因素有关。我国专门有一部法律,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意思无论是企业方还是劳动者本人,只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特别是我们劳动者,遵守与职业健康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积极参加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主动学习和掌握职业健康知识和防护技能,认真采取职业劳动保护措施,这类疾病就可以有效预防。

八、其他类型。如虫、蛇咬伤类,极端天气或环境所致如冻伤、中暑类,这些疾病需要因时因地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加以预防。

疾病与健康是人类生活状态的两个极端,正确认识疾病,了解疾病发生原因,从源头一级预防,同时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本身就是预防疾病的措施之一。目前,对某些疾病还不知道具体的发病原因和机制,但随着社会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未来会认识了解更多疾病,也就会有更多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你一直在追求健康生活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守护你健康的路上!

作者: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余桂群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