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嵌合型”医联体到“组团式”帮扶,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新使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马边彝族自治县携手共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彝区山区,先进医疗技术扩面惠民——
不负韶“华” “彝”路生花
刚刚过去的6月,让骨科患者老梁感慨更感激连连。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医院”)下派运动医学专家熊燕教授的指导下,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马边县人民医院”)骨科医生团队成功为其完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
这个马边的“首次”,不仅解决了困扰老梁两年多的病痛,更是让他享受到了优质医疗技术带来的“福利”。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疗效更好。
华西专家的驻点帮扶指导,为马边县人民医院的骨科及手术室团队积累了高含金量经验。学的多了,见识广了,马边医务人员的信心和底气也更足了。
“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正如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所言,自2016年结对定点帮扶以来,华西医院与马边深化情谊,“华西模式”逐步在马边落地生根,马边县人民医院从全市“垫底”向彝乡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大步迈进。
数据更能体现华西医院帮扶7年来的成效:与2016年相比,2022年马边县人民医院的手术台次、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分别增长102%、206.35%和24.26%。2023年1-4月,马边县人民医院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又分别较2022年同期增长13.24%、33.68%。病人转院率保持在5.5%左右,医疗服务质量与群众满意度均显著提高。
“现在的县医院,能看的病多了,能做的手术多了,巴适!”彝汉群众的“表白”最直接,也最真挚。
一份情缘 成就全国首创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刚从美国进修回来的华西医院肝胆外科专家沈文律教授坐了3天的公共汽车风尘仆仆、翻山越岭奔赴马边传经送宝。在马边医护人员的配合下,沈教授完成了该县第一台胆囊手术,实现本土上腹部手术零的突破,在当地传为佳话,也开启了华西医院与马边的不解情缘。
30多年后,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号召,华西专家团队“落户”马边,展开对口帮扶。从当初的“单兵作战”到“组团进驻”,从单纯的技术支持到技术与管理并重帮扶、输血与造血同向发力,在华西医院的鼎力支持下,马边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2019年,帮扶模式再升级,华西医院在全国首创、马边首推的“嵌合型医联体”落地马边县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马边医院”正式挂牌。
这个全国首创,通过“六不变与三统一共享”将华西医院的管理、专家、技术资源嵌入马边县人民医院,做到“信息、管理、业务”统一与共享,给马边医疗带来质的飞跃。
华西专家团队以“管理+专业”模式组团下派!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适宜技术应用推广为重点,技术帮扶与管理帮扶并重。下派医疗专家“蹲点”马边,分别挂职院长、副院长等职务,参与医院管理、重点指导学科建设。
“嵌合型”医联体为马边带来的不仅是医疗技术的提升,更是管理理念的变革。专家团队将科学系统严谨的“华西管理”融入马边,把马边医生护士和医院管理层送到华西医院,手把手教、面对面学,实现技术提升、人才提质、管理提效。
一份责任 “组团式”帮扶落地
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开展“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工作安排部署和省市有关要求,2022年5月30日,以华西医院为主导,联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选派5名政治素质高、医疗技术强的“组团式”帮扶专家团队入驻马边县人民医院,开启全周期扎根帮扶的新阶段。
“‘组团式’帮扶,更加注重帮扶的整体性、精准性和可持续性,明确短、中、长期工作目标和帮扶措施,细化了任务清单。”华西医院下派的“组团式”帮扶专家团队队长、马边县人民医院院长吕庆国说,“组团式”帮扶着重“输血”与“造血”有机统一,不仅“扶上马”,还要“带着跑” “放手跑” “自由跑”,带来的将是一个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稳步提升,惠及的将是更加广大的群众。
2023年1月13日,马边县人民医院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乐山市卫健委正式批复,同意马边县人民医院按照三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进行管理。由此,马边县人民医院迈进了三级乙等医院创建的新阶段。
从2018年2月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到2022年底提交三级医院创建材料,再到正式迈入三级医院创建“大门”,在华西医院的帮扶下,马边县人民医院实现了等级医院创建的快速飞跃。
“4年多时间,实现二级甲等医院向创建三级乙等医院提升,这样的速度,在同级同类医院,尤其是边远民族地区医院中也是不多的。”马边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蕾说,“我们的底气来源于华西医院的真心帮扶,让我们学得到东西,看得到自己成长,也有勇气面对挑战。”
“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这是华西医院的承诺,也是马边县人民医院的定心丸。在华西专家的带领下,马边县人民医院不断实现零的突破、不断刷新发展纪录。
自2016年以来,该院填补了骨科、消化内科、急诊科、泌尿外科等多个学科“空白”,开创院内新技术100余项,目前正在创建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及3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
2019年,该院成立了血透中心,实现血液透析不出县;2022年底,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通过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项目的评审,并获国家级优秀创建单位,是当时乐山市唯一一个二级优秀单位。
“其实我们一直按照国家级目标在创建,但始终底气不足、勇气不够,不敢去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吴小康说,“通过华西医院专家多年的点对点派驻指导和细心教导,科室建设不断完善、学科能力不断提升、操作流程更加规范,大家有了去拼一拼的念头、有了敢闯敢想敢争的劲头,为成功创建夯实了基础”。
2023年4月,马边县人民医院外科也根据学科侧重点不同,正式分为外一科和外二科,学科发展向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高效化迈进。今年,消化内镜检查与去年同比增长了40%,内镜下治疗增长了3倍,泌尿外科手术增长了2倍。
“今年,我们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5项;逐步建设智慧医院及互联网医院,逐步推行‘线上问诊、电子处方、在线支付、送药到家’等互联网医疗服务,力争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达到四级,智慧医院评级达到一星。”对医院的发展,吕庆国充满信心。“信息化让我们实现了患者在手机上自助挂号、自助缴费、自助开单等一系列便捷就医服务,减少用户排队之苦,线上医技预约以及手机上查看报告也即将上线,这些都可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提到医院信息化建设,不得不说到2021年8月华西医院下派到马边县人民医院担任副院长的张睿,他是一名有着临床医学硕士和医学信息学博士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在他的精心谋划下,马边县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要想富,先修路,信息化高速公路不仅拉近了马边医院与华西医院的距离,也拉近了患者与优质医疗资源的距离。” 张睿说。“信息统一与共享”是“嵌合型”医联体“三统一”中的首要环节,它是两家医院管理同质化、运营同质化、质控同质化的基础。同时,华西医院强调“在线+在位”相结合,不仅有华西医生在马边“线下蹲”,更有华西大后方医生在成都“线上守”——通过远程查房、远程会诊以及未来的远程影像、远程病理等信息化平台提供更全面的全方位、多层次、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华西医生,马边上班;华西模式,马边嵌合,越来越多的优秀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留驻马边。在“组团式”帮扶及各帮扶团队专家辅导下,去年马边县人民医院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达到100%,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50%以上。“今年,我们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执业医师技能考试通过率仍为100%,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通过率提升到了81%。”吕庆国说,马边医疗卫生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正在加速跑。
一份规划 壮大彝区“医”靠
在吕庆国院长的办公室,有一份“马边专属”的“组团式”帮扶“一县一方案”。这个规划方案将马边县人民医院的蓝图绘到了2035年。
“这是一份有计划、分步骤的‘作业清单’。”吕庆国和记者说道,“上面明确了切实可行的‘规定动作’,也有需要跳起摸高的小目标,既对接了马边群众的就医需求、预留了医院向好发展空间,又有效对接了马边全县‘十四五’规划,将医院的发展融入了全县蓝图。”
“作为乐山市县级医疗机构首家主动创建基层版胸痛中心的单位,我们力争今年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现场评审;卒中中心已加入乐山市卒中地图,力争2024年通过国家防治卒中中心评审;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力争2025年建成雏形……”和记者的交流中,吕庆国总是能脱口而出医院的每一步“发展大计”,他和帮扶团队专家们心中始终记挂着将优质医疗资源向更广范围拓展,惠及更多人,尽己之力为彝区山区壮大“医”靠,为马边建立区域医疗中心提供技术、人才、智力支撑。
借助“东西部协作”绍兴市越城区慢病管理经验及资金投入,在华西医院技术及信息等帮扶下,马边开创性实施“越马青鸟工程”慢病管理项目,逐步建立县、乡、村一体化、规范化、同质化的慢病防治体系。力争2025年在马边县人民医院创建具备健康教育宣传、疾病预防和慢性病管理“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中心,使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逐渐增强。
“这个项目促进县人民医院医共体资源优势的更好发挥,又整合了县、乡、村医疗资源,将先进慢病管理理念、方法直接送到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乡村医生身边。”李蕾说,直接将医疗技能和服务“一竿子”插到了村,让县城、乡镇、村(社区)的村民都能享受到优质医院带来的实惠。
来源:无限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