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何女士(化名)迎来了自己手术后的第一天查房,一看见迎面而来的“救命恩人”——绵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主任罗华,她就眼含泪水拽住了他的手,连声说着谢谢。
按她自己的话说,何女士走过了一次“鬼门关”:她因为患上了被称为“虫癌”的包虫病,肝脏被寄生虫腐蚀掉了大半,最终通过肝移植手术转危为安。而何女士的这台手术也是绵阳市中心医院开展的第一例包虫病自肝体移植手术。
腹痛头晕 确诊“虫癌”
何女士长期生活在西藏山南市,今年2月,何女士突然感觉右上腹有些胀痛,一开始没当回事,但后来却时常伴随呃逆、头昏、视物不清。在家人的劝说下,何女士去了趟当地医院。腹部彩超结果显示,何女士肝内实质性占位伴随部分液化,医生说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何女士便来到了绵阳市中心医院,该院肝胆外科主任罗华经过检查,就皱起了眉头。
何女士被要求追加了一次包虫抗体检查,被确诊为终末期肝泡状棘球蚴病,寄生虫已经把何女士的整个肝脏及其重要血管占领,简单的吃药已无法控制病情,手术风险也极大。“但如果不手术,就会出现肝功能衰竭,危及生命。”罗华说。
幸运的是何女士的心肺功能还算良好,肺部以及颅内也未见转移病灶。肝胆外科团队便想到了唯一的救命机会——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即取出患者的肝脏,在体外精心“修剪”,同时“重建”动静脉,把肝脏放回去生长。这几乎是让何女士恢复健康的唯一方法。
多科协作 转危为安
绵阳市中心医院此前从未进行过包虫病自肝体移植手术,但是罗华和团队决心靠多学科诊疗试一试。在拟定初步方案后,肝胆外科团队将相关计划摆在了医院领导的案头。
经过批准,医院迅速组织起了多学科团队,并积极向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请教。为保证手术的顺利,术前,科室全体医生进行会诊,并与麻醉科和手术室反复沟通手术细节,确保术中万无一失。
包虫病自体肝移植手术被称为肝脏外科手术的“珠穆朗玛”,手术难度可想而知。尤其是血管的切除重建,容不得一点闪失。
3月27日早上八点,何女士被推进手术室。而此刻,除了肝胆外科团严阵以待外,MDT团队科室也时刻待命。经过3小时17分对离体肝脏进行的“精雕细琢”,手术团队把病变与正常肝组织一点点分离开来。分离、钳夹、结扎、切除、修整、缝合重建……主刀医生将病肝取出体外切除病灶组织、修补各类出入肝脏的管道后,将修整后的剩余肝脏植入回患者体内。
经过12小时的鏖战,已到了晚上八点,参与手术的每一个人都屏住了呼吸。复杂、精细、高难度……这场“恶战”出不得一点差错。绵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曾新桃说,不同于普通肝移植用的是别人的肝脏,为何女士自体肝移植时血管只能留短短的一截,这让移植手术难上加难。因此,每一步都需要非常精细。
终于,肝动脉随着心电图声音规律有力地搏动着,肝脏离体近4个小时,又被重新种回去。
提升水平 填补空白
术后第六天,何女士的血管彩超写满了“通畅”两个字,标志着手术的彻底成功。4月15日,带着对医务人员的感激,何女士顺利出院,重归正常生活。
据了解,目前国内外仅有少数医院能够开展该项手术,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绵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外科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填补了川西北区域该领域的空白。
来源:川观新闻
编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