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治疗周期、两周推演定方案、1米手术切口、8小时手术台奋战……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是一群医者对技术高峰的攀登。
为彻底解除马凡氏综合征患者血管病变带来的猝死风险,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协作将问题血管进行了整体替换。目前国内开展此项手术的医院屈指可数,而这也是四川省范围内完成的首台“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
一期先救心脏 为后续治疗机会赢得机会
去年11月,刚到不惑之年的田英(化名)因为走路后感觉呼吸困难以及胸背撕扯疼痛等问题,从丹巴县老家来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求医。检查结果非常不乐观:主动脉根部瘤、胸降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此外,还存在心脏扩大、心衰、二尖瓣、三尖瓣严重关闭不全等问题。也就是说,她整根主动脉“从头到脚”都是毛病,还伴有一堆心脏问题。
“田英是一位马凡氏综合征患者,有家族遗传史。”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程力剑博士表示,这种患者主动脉会发生病变,继而出现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一旦破裂会导致患者猝死。对马凡氏综合征患者来说,用人工血管替换全部的问题血管,是唯一彻底告别猝死风险的方式。
然而,以田英当时的身体条件,根本不可能承受得住全主动脉替换带来的手术打击。为了帮她赢得手术机会,医生决定先解决心衰、主动脉根部瘤及二尖瓣、三尖瓣的问题。
手术难度极大 换血管要面对的不仅是血管
经过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精心治疗,完成第一期手术的田英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后续康复,身体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心脏恢复了正常大小和功能,有了实施全胸腹主动脉替换的可能性。不过,全国范围内能开展这一手术的医院极为有限,省内此前更是没有先例。
“患者的胸降主动脉和全部腹主动脉都有严重病变,胸降主动脉是夹层,腹主动脉是瘤变、血栓形成,并且有不规则凸起,都需要替换掉。手术范围太广泛,这是手术开展的最大难题。”程力剑解释说,手术涉及到需要保护的器官、神经众多,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也非常多,有的并发症可能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生命。比如肋间动脉重建,如果做得不好可能会造成脊髓缺血导致截瘫。
想要完成手术,这就要求主刀医生不仅要对主动脉的各个分支及其周围脏器的解剖了如指掌,还需要制定严密的治疗方案和对应的脏器保护措施。
填补省内空白 多学科两周推演手术顺利突围
作为主刀医生的程力剑博士,此前曾跟随中国大血管外科最顶尖专家孙立忠教授学习了诸多关于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知识,并在美国德克萨斯心脏中心做访问学者期间专项学习相关的前沿技术和脏器保护方法,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了确保田英得到安全的治疗,除了心脏大血管外科全科室反复研究病例外,还联合麻醉、重症医学、体外循环、手术室等相关团队进行多次联动探讨。经过两周时间的反复讨论,制定出了细致入微的个体化围术期治疗方案,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出预防性治疗措施。
手术当天,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麻醉科、手术室通力合作。先是将患者胸降主动脉夹层及腹主动脉瘤进行了切除,并利用人工血管对胸降主动脉、肋间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和腹主动脉进行了重建。同时,在术中对重要神经、脏器等实施了严密保护。而后,用了两个多小时对每一个出血点进行止血处置和清理,避免后续引发相关并发问题的可能。最后,由四位医生联合上台对从胸到腹1米长的手术切口进行快速缝合,以尽量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手术创伤的打击。近300余针的伤口缝合下来,负责打结的医生更是手指都磨破了皮。术后,在心外ICU医护组的悉心照护下,田英很快从麻醉中清醒并顺利拔管。半年治疗周期,两周推演定手术方案,8个小时连续手术时间,长达1米的手术切口……这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数字背后,是对这场多学科专家团队之间精密合作的最佳印证。
近日,处于康复期的田英,又遭遇了洪水冲垮老家房屋的悲剧。面对来自医务人员的爱心捐款,让她和家人感动不已。面对未来,他们仍旧充满信心,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够再次闯过难关。
编辑:丁鋈
审核:韩金
校对:高利平